? ? 今年入夏以來,內蒙古地區出現了持續高溫干旱天氣,特別是東部地區旱情嚴重。持續高溫干旱造成嚴重旱災,今年的旱情是內蒙古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今年夏季(6—8月),內蒙古氣溫偏高,降水西多東少。據內蒙古氣象局資料顯示,夏季全區平均氣溫為21.5℃,比歷史同期高0.7℃;而夏季全區平均降水量為216.0毫米,比歷史同期平均值多3.0毫米,但降水分布不均,呼倫貝爾市大部、興安盟北部、通遼市北部、赤峰市北部、錫林郭勒盟東部和北部降水偏少25%-77%,當地遭受嚴重旱災。進入9月后,內蒙古旱澇形勢迅速發生反轉,東部地區多雷雨等強對流天氣,洪澇災害頻發;西部地區長時間艷陽高照,旱象依然迅速發展。
? ? 9月初,中農控股農惠網的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就在“中國農資”小型合作社和農惠網電商平臺大力推廣的內蒙古興安盟地區,當地社員的作物施用了“大地之秀”系列產品(包括復合肥和土壤調理劑)后,他們的作物不僅扛住了旱災的襲擊,有些地塊作物的長勢甚至要好于往年。在全盟的很多地塊上,施用了“大地之秀”兩種產品的作物與未施用的作物形成了天壤之別。抱著一探究竟的態度,記者再度踏上這片位于蒙東的大草原。
實地察訪,旱情影響不容樂觀
? ? 據“中國農資”小型合作社內蒙古興安盟中心社社長、農惠網興安盟推廣中心主任薛春紅介紹,今年夏季開始的這場旱災,使全盟50%的農田受災。9月初開始降雨后,全盟未受災地域又有約10%的作物倒伏。按照年景看,今年該地區的作物長勢只能算四成年,即往年40%左右的收成。目前全盟受災面積約達800萬畝,受災作物以玉米為主、雜糧為輔。該地區玉米11月下旬收割,然而現在部分地塊玉米已經絕收,絕收玉米只能作為青儲飼料銷售,給農戶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在整個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受災面積約占全旗總面積的50%,部分地域只有春季下了一場雨,整個夏季和初秋滴水未降。在全盟即使是水澆地,大旱之年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正常年景灌溉時以可以一天充足供水,而今年只能保證半天供水。沒有水井或機井的地塊,農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作物旱死。盡管如此,預計秋收時節的玉米價格依然不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從整體上觀測,本地受災農民的經濟損失是較為慘重的。
? ? 值得欣慰的是,當地合作社社員的作物主要施用“大地之秀”復合肥作為底肥,配合“大地之秀”土壤調理劑使用。使用上述產品的作物在苗期先出苗,作物長勢相對更加壯實,同時作物抗旱能力增強,也增強了土壤的保水性,使社員少蒙受經濟損失。從細節上看,使用上述產品的玉米沒有“禿尖”的現象出現,即使在受災最重的地塊,使用“大地之秀”系列產品的地塊,也可以達到往年50%-60%的產量,而未使用的地塊則面臨著絕產危險。換言之,即使同樣是將玉米秸稈作為青儲飼料銷售,使用“大地之秀”產品的畝秸稈重量也是未使用的兩倍左右。可以說“大地之秀”產品保守估計每畝地為社員減輕損失100元左右。特別是與絕產的地塊對比,“大地之秀”復合肥和土壤調理劑產生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現階段,廣大社員對兩種產品非常認可,認為產品真正能夠達到增產增收、減少投入的效果。如果年景正常,在該區域每畝地可以為社員節約資金100多元,產量上還能夠保障穩產高產。經歷了這場自然災害的洗禮,當地不少農戶打算轉變種植結構,但是隨著國儲糧食價格的不明朗,不少農民處于迷茫期。在下一步的產品推廣方面,合作社以會議營銷為抓手全面展開。預計今后入社的社員數量還會增加,合作社所有的農資產品,全部以廠家出廠直銷價格發放到農戶社員手中,明年預計各種農資產品的發貨量也將大幅增長。
走遍興安盟,產品效果眼見為實
? ? 記者在興安盟進行實地調查采訪的第一站,來到了科爾沁右翼前旗,在科爾沁右翼前旗居力很鎮紅心村,記者看到了位于道路兩旁醒目的玉米示范田和對比田地塊。示范田主人王憲國告訴記者,這塊示范田施用“大地之秀”復合肥作為底肥,同時配以“大地之秀”土壤調理劑進行土壤修復。盡管今年經歷了旱災和澇災的雙重打擊,然而示范田的作物長勢依舊喜人,預計這塊示范田在今年不會減產,產量和正常年景能夠保持持平。與記者同行的科爾沁右翼前旗農業局農技推廣站站長郭敬春在示范田和對比田各自采來樣本進行了對比分析測算,郭敬春告訴記者,示范田和對比田各自隨機采集來5個樣本,其中示范田5個樣本的平均穗粒數為768.4,平均百粒重量為34克(含水14%),經過測算后可得,示范田平均畝產約為809千克。而對比田5個樣本的平均穗粒數為552,平均百粒重量為29克(含水14%),經過測算后可得,對比田平均畝產約為513千克。對比田主人徐玉福告訴記者,他的這片地之所以沒有施用“大地之秀”復合肥和土壤調理劑,是因為在訂貨的時候猶豫了幾天,當反應過來的時候,合作社的肥料已經被廣大社員訂購一空。
? ? 在興安盟突泉縣六戶鎮合心村,當地基層社長告訴記者,這座村莊是 “大地之秀”系列產品的整村覆蓋村莊,因此不存在示范田與對比田的區別,全村的農田不分作物都是示范田。在合心村的田間地頭,興安盟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總支書記張永勝向記者和在場的幾十名社員進行了分析講解。張永勝告訴大家,施用了中農“大地之秀”復合肥和土壤調理劑的玉米,其根系的扎根深度要好于普通種植的玉米。從植株細節來看,不僅作物根扎得深,而且地表部分的氣根發達,整個植株的高度和秸稈直徑,也遠高于同期普通種植的玉米。張永勝還表示,在今年這樣的大災之年,施用“大地之秀”復合肥和土壤調理劑的作物既減少了農民的投入,還讓他們挺過了災情的洗禮,整個觀摩田的作物長勢和正常年景幾乎是相同的,這樣“一增一減”的作用,無疑會給當地的農民帶來更多的實惠。在另一片高粱觀摩田,看著紅彤彤的高粱穗,張永勝從植株高度和穗重來判斷這片高粱的長勢。張永勝告訴大家,從全盟的自然條件來看,這片高粱地的作物幾乎絲毫沒有受到旱災和澇災的襲擊,不論是從株高、株徑還是穗重,都與正常的高產高粱相差無二。可喜的是,這片高粱的飽滿度已經遠遠大于酒用高粱的程度,其質量作為食用糧食也是沒問題的。
? ? 結束了突泉縣的現場觀摩,記者的下一站是扎賚特旗。在扎賚特旗音德爾鎮烏鴉站村,基層社社長王春鳳將自家的玉米地開辟成了觀摩田。當記者一行來到觀摩田附近時,一直淅淅瀝瀝的小雨忽然變成了瓢潑大雨,狂風裹挾著大雨毫不留情地砸在了這里的每一片田地。就在暴風雨中,記者看到不少地塊的玉米沒能夠經受住這場考驗,倒伏的作物不計其數。而就在王春鳳的觀摩田里,雖然也有幾株玉米倒伏,但是絕大多數玉米還是“巋然不動”。扎賚特旗中心社社長楊樹春告訴記者,這場暴風雨檢驗了觀摩田與對比田的差別,施用“大地之秀”系列產品的作物根扎得牢,在合理密植的前提下,抵御一般程度上的暴風雨還是不成問題的。
地頭測產,記者親自“掛帥”
? ? 記者在興安盟實地調查的最后一站,是科爾沁右翼中旗。由于接連的降雨,當記者抵達科爾沁右翼中旗時,當地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全部被拉到了防汛值班的第一線。無奈之下,記者只能臨時擔任起這里示范田與對比田的測產小組的組長。在前三個旗縣,記者實地觀察的都是糧食作物的產量與長勢,那么“大地之秀”復合肥和土壤調理劑在經濟作物上的效果如何,記者在這里找到了答案。
? ? 在科爾沁右翼中旗巴彥胡碩鎮馬架子村,記者進行測產的是兩片葵花田。據科爾沁右翼中旗中心社社長寇俊生介紹,當地的葵花種植已經形成規模,不論是食用葵花還是油用葵花,在當地均有著較大面積的種植。當前進行測產的葵花品種是食用葵花,在田間地頭,記者隨即號召人員進行樣本采集工作。
? ? ?在示范田和對比田內,記者以每平方米為單位進行樣本采集,每塊田地各采集3個樣本。當示范田和對比田的樣本采集完成后,記者讓工作人員首先進行測量。其中示范田樣本一的葵花盤徑分別為26cm、28cm、26cm、26cm、30cm;示范田樣本二盤徑為26cm、27cm;示范田樣本三盤徑為27cm、26cm、26cm。 ?對比田樣本一盤徑為22cm 、21cm;對比田樣本二盤徑為27cm、19cm、25cm、26cm;對比田樣本三盤徑為19cm、22cm、20cm。
? ? 測量完樣本直徑,記者又對樣本作物重量進行了測量。其中示范田樣本一毛重8.275kg、示范田樣本二毛重2.855kg、示范田樣本三毛重4.330kg。對比田樣本一毛重2.050kg、對比田樣本二毛重4.930kg、對比田樣本三毛重2.495kg。經過脫粒后,示范田樣本一凈重3.140kg、示范田樣本二凈重1.100kg、示范田樣本三凈重1.865kg;示范田三樣本平均數值約為畝產1356.7345kg(含水質量)。對比田樣本一凈重1.190kg、對比田樣本二凈重1.785kg、對比田樣本三凈重1.045kg。對比田三樣本平均數值約為畝產893.378kg(含水質量)。
? ? 結束了田間地頭的測產工作,記者在測產報告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經過了整個興安盟地區的實地調查采訪,無數的實時一次又一次地印證了“大地之秀”產品的優質高效,特別是在旱澇雙重災害的洗禮下,“大地之秀”真正能夠為社員減輕損失、帶來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