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農業,必須建立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要堅持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行市場化的方向,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機構作用,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在中央政策方針的指引下,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農控股)力爭成為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先行者。為此,由中農控股主辦,“中國農資”天業豐農合作社承辦的“中農控股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研討會暨湖北省公安縣政府有機肥補貼啟動儀式”11月16日在湖北隆重舉行。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陳建華、中農控股合作社網絡連鎖分公司總經理劉慶勝、中農控股合作社網絡連鎖分公司大區經理羅其斌、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梁華東同來自華中地區多個省市的肥料經銷商300多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 ? 揭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神秘面紗
? ? 本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探討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那么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究竟是什么?這樣一個看似抽象的概念在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陳建華研究員看來并不抽象。陳建華告訴記者,所謂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它是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為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綜合配套服務的體系。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一個綜合服務體系,由公益性為主導的多元化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分層次管理的農業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政府扶持的經營性農業生產服務體系、政事分設的農村經營管理服務體系、市場化為主的農村商品流通服務體系、金融機構為主體信用合作為補充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社會化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政府主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體系等多個分支體系構成。參與到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體是由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單位構成。
? ? 陳建華還對與會嘉賓介紹說,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步建立了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生產資料供銷、農村信用社等農業服務體系。農村改革開放以前,村里就有農技員,公社有農技站、信用社、供銷社等服務機構。當時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與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農業也處于自給半自給傳統農業階段相適應的。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及農業發展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成為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 ? 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必要性在于,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是適應農業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需要;其次,適應由生產性農業向多功能農業轉變的要求;其三,適應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要求;其四,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勞動力結構變化的要求;其五,適應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要求。
? ? 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資企業在行動
? ? 中農控股合作社網絡連鎖分公司總經理劉慶勝向參會嘉賓介紹,中農控股作為農資行業中的央企,在嘗試發展小型合作社方面具有一定的企業資源優勢。中農控股的農化服務體系以小型合作社為主體,目前國家政策有利于小型農業合作社和新型農業體系的建設。全面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中農控股踐行國家政策的實際行動,在全面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過程中,農資企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湖北省作為整個化肥行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化肥行業的不少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云集此地,在湖北省進行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不僅可以使企業在轉型期、機遇期內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企業責任意識的體現。
? ? 劉慶勝還分析道,當前農資銷售在電商領域烽煙四起,農資電商銷售形勢的出現,可以稱得上是農資行業的第三次革命。面對農資行業的第三次革命,轉化農資經銷商的概念,這是所有農資流通企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在將來的發展歷程中,農資經銷商在轉變,由傳統的經銷商轉變為“服務商”,而種植者也在轉變,伴隨著土地流轉進行得如火如荼,土地集約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農場主取代了散戶種植。縱觀當前形勢,農資行業的大整合已經拉開序幕。作為中農控股的下屬企業,只有將差異化產品進行完善,才是企業發展的不二法門。現階段,中農控股將“大地之秀”系列產品作為全面建設農業小型合作社的專屬品牌,同時,提升企業的綜合服務意識,全面投入到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去。
? ? 有機肥政府補貼,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
? ? 本次會議的另外一項重要議題,就是湖北省公安縣政府有機肥補貼啟動儀式。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政府有機肥補貼是全面建設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植者的有機肥由政府來埋單,可以提高種植者對于有機肥的施用積極性,將無機肥料損傷的土地施用有機肥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修復。為了使與會的農業合作社代表和肥料經銷商能夠全面地了解有機肥知識,中農控股專程請來了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梁華東,他為在場的參會嘉賓進行了有機肥知識的詳盡講解。梁華東介紹說,有機質是土壤質量核心和第一肥力指標,沒有有機質的土壤不叫耕地。施用有機肥,能促進微生物和土壤動物活動,促進養分進入植物體,能促進植物生長,并能增強植物抗逆性。有機質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是改良土壤結構,促進團粒狀結構形成,從而增加土壤疏松性,改善土壤通氣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保肥性和緩沖性,明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改良土壤沙、粘、板、瘦、酸、堿、鹽等中低產障礙因子,加速生土熟化。
? ? 除此之外,使用有機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進入水體,大大緩解江河湖泊富營養化問題。有機質產生土壤腐殖質可以吸附、絡合部分土壤重金屬鉻、砷、鉛、鎘等,防止、減少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可以明顯減緩土壤重金屬污染。有機質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可以分解農藥殘留等土壤有機污染物,逐步降低土壤有機污染。
? ? 梁華東還分析稱,改革開放30多年來,施用農家肥、綠肥種植等傳統有機肥料用量不足原來的10%;由100%耕地施用有機肥到現在不足20%耕地施用;有機養分與無機養分比例5∶5降低到為1∶9左右。而真正科學合理的施肥理念是有機肥無機肥配合施用。有機肥料的一些作用化肥代替不了,這其中包括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提高作物品質,保障人體健康等方面。化肥與有機肥關系是互有長短、互相補充、共存雙贏,而當前合理利用有機資源,生產使用有機肥料,是現代肥料市場中的一個新熱點。
? ? “中國農資”小型合作社,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力部隊”
? ? 作為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體,合作社在整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國農資”天業豐農合作社負責人向與會嘉賓介紹了該合作社發展歷程和今后的發展之道。該負責人告訴記者,2010年中農控股授權成立“中國農資”天業豐農合作社,其管轄區域分為潛江、仙桃、江漢平原及武漢周邊、鄂東、鄂西等區域。截至目前“中國農資”天業豐農合作社現擁有一個中心社,已發展基層社478個,社員31000人。合作社帶動土地面積295萬畝,累計銷售高品質化肥131000噸,有機肥15000噸,開展農化講座560場次,參與社員及農民49000人;產品推廣會99場次,參與的基層社及種植大戶6900人;組織農技人員送科技到村、到戶、到田間1350場次;開展測土配方1180次,土樣9800個。截至目前,合作社擁有近千平米辦公樓和倉儲物流中心6處,其中自有倉儲庫4000平米。截止2014年6月,合作社積極參與土地流轉8000畝,季節性流轉3000畝。另外投資參股日均生產能力500噸打蠟廠一個,解決合作社員柑橘銷售難題,同時投資參股枝江天盈蔬菜合作社,定位高端農產品,努力打造核心品牌,并注冊了“盈周” “天盈蘇果” “三峽買菜網”牌商標。2013年6月28日,合作社天盈蔬菜基層社在宜昌時代廣場召開了“天盈蔬菜”的品牌推介會,更大的提高了合作社的知名度,使合作社的蔬菜產品銷售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合作社產品按照統一的質量標準、統一分級、統一定價、統一使用“盈周”、“天盈蘇果”、“三峽買菜網”等品牌商標銷售;合作社還擁有“種植大戶”、“四季安”等大米品牌;小型配方站兩個,分別位于天盈蔬菜基層社和云夢下辛店基層社。
? ? 自從響應“中國農資”小型合作社發展模式以來,“中國農資”天業豐農真正做到了合作社、基地、農戶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逐步顯現了“中國農資”小型合作社在市場上主體作用。經過5年多的實踐,“中國農資”天業豐農合作社中心社的工作逐步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中心社的管理與發展模式,對授權加盟的基層合作社的服務從單純的品牌嫁接到立體式服務的方式進行探索與轉變。徹底改變常規農資連鎖企業掛牌連鎖、“連而不鎖”的尷尬現狀,構建自己服務體系,建立基層管理平臺,并對連鎖基層社進行從品牌指導、宣傳組織、村站建設、系統培訓、技術服務等立體化的服務,幫助其迅速形成當地強勢品牌,極大提升其贏利能力和區域影響力。中心社及下級管理平臺屬于中樞系統,擔當系統調控者的角色,通過影響這個系統的特定行為而維持整個各級合作社系統的健康運作,保證整個系統的快速發展。中心社下設的管理平臺屬于骨干系統,通過縱向和橫向一體化來管理和服務基層合作社系統,特別是聘請國內資深的營銷專家不定期培訓基層社的經營者,提高他們的終端經營能力,幫助他們快速崛起為當地合作社的佼佼者。
? ? 當天下午,所有與會嘉賓到“中國農資”天業豐農合作社進行實地考察,看到這家規模龐大、發展多元的農業合作社,所有嘉賓更加認同中農控股的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理念,也對“中國農資”小型合作社的創建和發展有了直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