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場春雨過后,在遼寧阜新,連片的農田透著濕潤,當地玉米春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扎實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作為增產潛力最大的主糧品種之一,為滿足種植戶在玉米選種、播種、管理等過程中的技術需求,破解玉米種植過程中遇到的難題,4月25日,由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農立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耐特菲姆(廣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馬斯奇奧(青島)農機制造有限公司共同支持的“中農助力玉米提質增產專項行動會”在遼寧省阜新市召開。此次會議,相關行業專家和企業負責人齊聚,從玉米種植過程中耕、種、管、收全產業鏈各個環節入手,共同探討玉米種植管理技術,以新技術賦能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填滿“黑土糧倉”。
提高單產,強化農業綜合服務
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下屬大型骨干企業和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國內現代農業綜合服務領軍企業,是集肥料生產、研發、貿易分銷、倉儲、物流、基層零售、農業服務為一體的農業生產綜合服務商,承擔著落實國家政策,參與市場調控,保障農資供應,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和責任。
“農民需要什么,現代農業需要什么,我們就會去做什么。”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秦燕在致辭中表示,確保糧食年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需要打好農業服務“組合拳”。中國農資?·服務中心為主體的基層服務網絡為農戶提供了農資供應、技術服務、糧食收儲等全產業鏈服務。此次在玉米主產區推行“中農助力玉米提質增產專項行動”,踐行了中農一直以來堅持的“產品服務化、服務方案化、方案科學化”的社會化服務理念。未來,中農將以開放的心態,群策群力,完善服務內容,延長服務鏈條,打造好農業綜合服務平臺,為新一輪糧食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提高糧食單產是確保我國糧食年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重要途徑。”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科技推廣中心高級經濟師李寶東表示,未來十年的糧食生產,主攻方向就是玉米大豆,主要是提高玉米大豆單產。同時,他還認為,生物育種和微生物肥料是確保糧食年產量1.3萬億斤以上的新質生產力,社會化服務則是重要支撐。
技術加持,科學種植助發展
水資源條件決定了中國農業生產的基本格局,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必須首先解決缺水問題以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的問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農業技術處高級農藝師陳廣鋒介紹,水肥一體化是根據作物需求,對農田水分養分綜合調控和一體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調水,實現水肥耦合,全面提升農田水肥利用效率。他認為,水肥一體化技術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是破解干旱缺水硬約束的必須途徑,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促進農業綠色轉型的關鍵舉措。同時,在助力糧油大面積單產提升方面,水肥一體化具有重要作用。
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克如分享了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在玉米單產提升中的作用。王克如表示,通過試驗示范效果展示,合理增密是玉米大幅增產的主要途徑,近年各地高產紀錄的創立,均是用滴灌在密植條件下通過精準調控技術取得的。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模式推廣應用,可以轉變全生產過程的傳統方式,促進實施區域的生產經營、社會化服務和玉米全產業鏈向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實現玉米增產與提質的協同。
“做好農業社會化服務,就要解決用戶所需要的。”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農業服務事業部副經理孫希園介紹,中農集團通過建立"9+N"服務體系,依托定額施肥技術、農業植保技術、土壤改良修復技術、單產提升技術等,建立技術團隊,開展為農服務,通過“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扎根基層、因地制宜、合作共贏。經過多年的積累沉淀,中農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玉米水肥一體化施肥管理方案。下一步,中農將以作物解決方案為中心,打造服務一體化體系,借助專家團隊、理論指導、理論培訓、行業論壇、直播活動、農技視頻等形式,增產千家萬戶,為玉米提質增產貢獻“中農力量”。
全鏈合力,玉米提質又增產
玉米單產提升離不開耕、種、管、收各個環節的助力,會上,來自種子、灌溉、農機、農化植保等相關企業負責人作主題報告,為玉米提質增產貢獻企業力量。
玉米產業發展對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而種子是玉米生產的第一要素,但我國玉米品種抗災能力不強、適應性差、抗病及抗倒性不足等問題逐漸凸顯,亟待選育和推廣更新換代的品種。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技術副總裁宋波表示,加強玉米育種的基礎源頭創新、原創種質資源創制、高產耐密宜機收新品種選育,可以有力支撐我國高水平玉米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和玉米產能提升。宋波介紹,東單1331是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經多年選育而成的一代玉米雜交種,其具有適應廣、抗倒性強、產量高、耐密植等突出特點,未來推廣潛力巨大。
滴灌技術可以直接將水分和養分輸送到作物根系,在增加產量的同時降低肥料和水的消耗,是玉米種植中經濟合算的灌溉方式。會上,耐特菲姆(廣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謝永華對精準滴灌密植高產單產提升技術進行了分享。謝永華介紹,精準的水肥供應是作物產量高、品質優的基礎。耐特菲姆在玉米種植上的綜合解決方案包含了滴灌系統所需要的全套灌溉設備,可靠、耐用、便捷的地表滴灌系統可以給作物提供均勻的灌水和施肥,同時減少水和肥料的使用量,達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果,實現精準水肥管理。
高性能播種設備可以有效提高玉米播種質量。會上,馬斯奇奧(青島)農機制造有限公司項目銷售經理王月全方面介紹了馬斯奇奧免耕精量播種機的功能和優點。在機械傳動、雙輪傳動、免耕單體、施肥系統等方面,馬斯奇奧免耕精量播種機具有顯著優勢。
科學的植保解決方案對助力玉米單產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中農立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支持經理王洪寶介紹了中農立華產品在玉米苗期、喇叭口期的植保方案和田間試驗示范效果,數據顯示,使用中農鼎糧柱防病增產方案處理的玉米地塊,玉米果穗大、無禿尖,效果顯著。
會議同期,參會嘉賓一同前往中國農資?·(彰武)服務中心參觀學習。中國農資?·(彰武)服務中心站長孫繼剛介紹,服務中心通過合作社組織形式聚焦為農戶提供全產業鏈綜合服務,通過引進水肥一體化高產密植種植技術,探索出了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綠色生產技術的“彰武模式”。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播種、施肥、鋪管、滴水等技術在田間的應用效果,參會嘉賓來到中國農資?·(彰武)服務中心玉米提質增產專項行動示范基地,觀摩千畝玉米單產提升種植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次參觀真實全面,讓我們認識到高產不是簡單一項技術的運用。”參會嘉賓紛紛表示,要把好的技術和產品運用到生產服務中,助力玉米穩產高產。
此次會議的舉辦,體現了中農控股作為“中國農資行業國家隊”的使命和擔當,適應了中國糧食生產發展的新變化、新趨勢、新方向。相信在中農這樣的龍頭企業帶動下,將有更多企業和個人將參與到玉米單產提升行動中,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共護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