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麥穗千層浪,又到一年麥收時。目前,全國冬小麥陸續進入收獲期,中農控股牢記服務“三農”初心使命,統籌農機力量搶收搶種,深入田間指導管理,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服務靠前,麥收“到家”
麥收時節,中農控股旗下各地中國農資為農服務中心組織小麥收割機在山東、河南、河北、山西等地開鐮收割,全力加快麥收進度,確保夏糧順利歸倉。
“這兩年,中國農資為農服務中心不僅用機械幫我收糧食,還幫我處理秸稈,為我解決了大麻煩的同時,還多出了一筆收入,我的3畝糧田,處理秸稈的錢就有近200塊。”?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褚墩鎮羅大哥高興地說。
今年“三夏”期間,中國農資臨沂為農服務中心投入小麥收割機、摟草機、打捆機、抓包機以及運輸車輛約30臺,在臨沂市羅莊區及附近地區開展小麥收儲、秸稈打捆離田等農機作業。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每天大約收獲小麥1200噸,農機手們憑借著精湛的操作技術,熟練地控制著收割機的行進速度和脫粒裝置,力求在完成收割任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小麥機收損失率。”中國農資為農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
全程托管,省時省力
在河北寧晉,中國農資為農服務中心托管的麥田里,經驗豐富的農機手駕駛著收割機在田間穿梭,飽滿的麥粒從收割機的儲糧倉里涌出。
采取托管后,寧晉縣小劉莊王大爺家的小麥畝產從950斤增長至1150斤,按1.1元/斤計算,畝均收益從1045元增至1265元。
在河北衡水,中國農資為農服務中心托管的6000余畝小麥喜獲豐收,在“中農紅馬甲”的悉心幫助下,麥穗脫粒、秸稈粉碎等流程一氣呵成,金黃的麥粒快速裝車。
在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的麥田里,聯合收割機轟鳴作響,金色的麥穗被快速吞入機器,脫粒、裝車一氣呵成。中農控股河南分公司農服人員穿梭于田間地頭,調配先進農機,協調收割進度,以實際行動守護豐收圖景。
小麥托管服務帶來的不僅是產量和收入的增長,更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
中國農資為農服務中心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對小麥生長進行實時監測和精準管理,根據小麥成熟度和天氣條件,合理安排收割時間,確保小麥的品質和產量,服務中心還提供專業的儲存和運輸服務,幫助農戶妥善保管小麥。在中國農資為農服務中心的努力下,農戶種植小麥變得更加高效、便捷。